三明旅游团

三明有哪些戏曲种类?

三明有哪些戏曲种类?

三明一带方言众多,因方言而生的地方戏种也特别多。比较有名的有以下几种:
梅林戏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2007年6月8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梅林戏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泰宁的梅林戏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剧目有《飞龙带》、《兰腰带》、《乾坤带》、《鸳鸯带》、《双贵》、《单贵图》等。
肩膀戏听名字就很有趣。肩膀戏也叫肩头坪。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誉。是三明市沙县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肩膀戏在沙县流行已有百余年历史。
这是一种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小孩负责唱腔、头部表情和双手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的腿部动作。因为肩膀戏需在肩上演,体 重不能太重,一般以7至10岁的儿童扮演。过去小演员都是男童,表演女角也是男拌女装。封建观念已经破除,移风易俗,女童也可站在男人的肩膀上,不以为衰。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肩膀戏,是福建省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宜黄戏宜黄戏俗称大戏、土戏。由昆曲、西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明朝末年由江西抚州传入三明市建宁县,盛于清朝。当时,建宁拥有同师同祖同腔调的戏社五个,遍及建宁各集镇。
南词南词是三明市将乐县主要地方戏曲之一。据考,它源于江苏省苏州,原系一种坐唱曲艺。清代中期从浙江传入将乐,后广泛流传。县内城乡组建班社坐唱戏文,演唱者5-10人不等。
(闽南网 林淳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