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什么是新的水产养殖模式?

什么是新的水产养殖模式?

什么是新的水产养殖模式?

四种新型环保模式:

第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转化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

这种养殖模式是在池塘的固定位置建立一个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所有主要鱼类都被圈养在系统中,系统外的池塘面积被用来净化水质,以满足主要鱼类的需求。养殖系统前端的推水装置可以产生由前向后的水流,结合池塘中间两端开放的隔水导流墙,使整个池塘的水流动,达到流水养殖的效果。

随着系统中水体的流动,主鱼产生的残饵和粪便通过废物收集装置将残饵粪便从系统中移出,转移到池塘外的沉淀池中进行回收。此外,池塘的其他区域用于过滤食物鱼类(鲢鱼、鳙鱼、勺子等)。),从而增加产量,净化水质。

该技术符合我国渔业对节水、节能、生态、高效发展的要求,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解决国内渔业养殖模式转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二是受控集装箱养殖模式

受控集装箱养殖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通过改造集装箱,将水质测量控制、视频监控、物理过滤、生化处理、恒温供氧等装置安装在其内部,对鱼类养殖全过程进行精准监控、调控和管理,实现水控、温控、苗控、料控、细菌控制和藻类控制的养殖效果。集装箱养殖系统可以分为两种。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依托水边陆地,采用集装箱系统集中养殖管理鱼类。在此过程中,养殖污水提前过滤分离,然后利用池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的降解。接着将池塘水抽回集装箱内,完成回收利用。陆基推水系统通常以池塘水和湖泊水为基础,在水附近构建适当数量和容量的集装箱系统,形成开放式水和集装箱封闭空间共存的局面。

“一拖二养殖系统”是指由一个处理箱和两个养殖箱组成的养殖系统。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之间,三位一体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处理箱内有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臭氧杀菌等系统部件。养殖污水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过滤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然后通过微生物净化分解溶于水的有害物质,最后杀菌后进入养殖箱,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污水可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零排放。

三是鱼菜共生养殖模式

“鱼菜共生”是基于生态共生原理,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在同一水体中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不施肥的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种植模式。蔬菜(空心菜、草莓、丝瓜、菱角、芹菜、小麦等。)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上种植,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磷需求高的特点,在池塘中形成“鱼肥水-蔬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达到鱼类蔬菜和谐生长的状态。目前,“鱼菜共生”核心示范区24.9万亩在天津、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建立,辐射带动全国超过100万亩。

第四,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

所谓人工湿地,就是人工建造的一种或多种介质,如砂石、土壤、煤渣等。,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比例形成基质,填充在类似沼泽的湿地上,有选择地种植芦苇、莲藕、美人蕉、蒲草等水生植物,形成由独特的“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当养殖废水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时,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系统,通过土壤吸收、植物光合作用和微生物分解来净化废水。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通过设计合适的流向、流速和曝气方法,种植合适的湿地植物,通过多级净化,有效去除养殖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基本实现养殖废物的零排放。

我们国家几年来也在推广几种模式:

1、种植模式:稻渔综合

这一模式是种养结合的典范。

水稻渔业综合种植是2000年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稻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相互促进种植和养殖,可显著提高水稻综合效益。

2、智能化渔业模式:智能化渔场

今年年初,我国首次对水产养殖产业发表意见。 支持深海绿色养殖的发展,鼓励建设深海大型智能养殖渔场。

未来,我国将推进智能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

3、整合渔业模式:休闲渔业

休闲性渔业是水产养殖三产融合的象征性代表。

4、新型商业模式: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和高密度鱼类养殖于一体的生态系统。鱼类产生的排泄废物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可以作为养殖水返回。是一种可持续循环的低碳生产模式,物种和谐共生,双方形成生态互利关系。

5、跨境渔业模式:渔光互补

“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设置光伏板阵列。鱼虾可以在光伏板下方的水域养殖,光伏阵列也可以为养鱼提供很好的遮挡作用,从而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新发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