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舞是哪个民族的

象脚鼓舞是哪个民族的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

中国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象脚的民间舞蹈。这是一种男性自娱乐舞蹈,以舞者携带象脚鼓命名。

象脚鼓是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出来的,上面覆盖着牛皮,看起来像象脚。鼓可以分为长度,长度约为1.7米,中长约为1米,短度约为0.7米。

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打鼓方式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象脚鼓稳健有力,动作范围大,有甩鼓、转鼓、腿塞等技术动作,短象脚鼓灵活。

佤族舞蹈的代表?

1.木鼓,佤语叫克鲁克罗。它是佤族村落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当工匠们对木鼓的制作感到满意时,他们把它们抬到木鼓房的架子上,然后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挥舞着木槌。狂欢舞。

2.摇头舞,佤族语叫爱端尾,是佤族妇女的自娱舞。《摇头舞》由来已久,属于佤族祖传。佤族妇女爱留长发,以长发为美,从小就习惯留长发和披肩。女人每次在水竹槽下用水洗头,都要低着头梳妆,甩头发晾干,然后整容成摇头舞。

3.跳舞,跳舞也叫象脚鼓励。一种男女自娱集体舞,在班老、班洪、南腊流传。伴随着小乘佛教的传人,他们只在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跳舞一次。

4.舞蹈:是佤族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舞蹈,几乎每个村庄都会跳舞。解放后,经过加工整理,舞蹈被搬上了艺术舞台、银幕和电视。

5.悼念舞蹈:佤族为悼念著名死者和安抚死者亲属而跳舞的习俗舞蹈。它在南拉镇和班老乡传播。舞蹈没有乐器伴奏。相反,它由舞蹈领袖领导,并由所有人演唱。舞者们围成一圈,手拉手在棺材前跳舞。从头到尾,动作只有五个动作:跺脚、抬腿、微微弯曲、直立。

6.磨棒舞:岩帅一带为男女举办集体纪念舞蹈,悼念为寨子做出贡献的人。整个舞蹈由竹子和铜铃伴奏。磨棒(用于碾米)代表食物和衣服,竹子代表住房,铜铃(马铃)代表骑马。伴奏是用两个节拍进行的。没有歌词,舞蹈轻盈灵活。

7.拉木桥:男女在糯良拉木桥过程中跳舞,包含两个内容:风俗祭祀和娱乐。整个舞蹈由拉木桥和刀舞组成。跳舞时,舞者站成几个八字,用藤索边拉木桥边唱边舞,无伴奏乐器。唱词的主要思想是祈祷木桥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大桥建成后,两名男子在象脚鼓、钹、钹、锣乐器的伴奏下跳双刀舞。随着伴奏音乐节奏的强弱,舞刀者的刚柔和力度也随之变化。

8.刀舞:一种自卫和自卫的民间刀,在班级和老年地区流传。舞蹈属于男性集体舞,是傣族地区的后裔。刀舞由五个部分组成:蹲、左膝跪、右膝跪、左上、右上、右膝跪。没有乐器伴奏,通常只在重大节日表演。

9.三弦舞:佤族祖传的一种季节性男女自娱集体舞。月光下没有唱歌,伴着三弦跳舞。舞蹈动作有力、自然、自由。舞曲激动人心、抒情,属于小调音乐。年轻男女在跳舞时经常互相诉说自己的感受。

10.口琴舞:与三弦舞的内容和性质大致相同。这也是一种属于佤族祖传的非季节性舞蹈。口琴舞是由竹子轻松制作的口琴伴奏。年轻男女集体自娱舞蹈。舞蹈动作坚韧有力,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舞曲清新欢快。

11.毕颂舞:翻译成中文,意思是#34圈跳#34。是佤族祖传的伴奏毕颂(即直笛),不分季节,男女在娱乐交流中跳舞。跳舞的时候,演奏者边吹边跳,其他舞者围成一个圈,手拉手,随着音乐的节奏大喊大叫,舞蹈潇洒、自由、粗犷、豪放。

12.无乐伴奏歌舞:是佤族传统的自娱歌舞,分为三种类型:男女儿童集体舞、女儿童集体舞和女青年集体舞。男女儿童集体舞是儿童以游戏的形式跳舞,其形式生动活泼。比如《出门》、《团团转》、《路平平》、《花生舞》等。女性儿童集体舞是表现女性儿童在做家务时随歌起舞的舞蹈,如《泉水流》、《包叶》等。女性青年集体舞是女性成熟后向男性展示自己的美丽,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舞蹈潇洒,深情豪迈,音乐节奏欢快而强烈,如《甩发舞》、《多依花》等。

13.芦笙舞:佤族民间欢迎的男女自娱集体舞蹈之一,通常在春节期间跳舞。舞蹈只有芦苇的伴奏,舞者一边唱歌一边喊。芦笙舞有50多种舞法和伴奏舞曲。其共同特点是:跳跺力强,多为左脚轻,右脚重,手动作为随身自然下垂,前后摆动。队形是一个面朝逆时针方向的圆圈,有时顺时针方向后退,向后退到圆心。舞蹈的随意性和即兴性较大,舞蹈潇洒、豪爽、刚毅、朴实,内容多为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等。

14.毯子舞:属于大众舞蹈。不分季节、场合,尤其是青年男女,喜欢在明月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