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江南丝竹乐

简述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江南丝竹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江南丝竹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这一带的器乐曲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

“江南丝竹”分别是指什么?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 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 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 :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 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 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名词解释?

江南丝竹,流行地域在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江南丝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均为Ⅱ-40。

江南丝竹的特点是什么?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中国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34小、细、轻、雅#34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云庆》等。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习称“五代同堂”。

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 ,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

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

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