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赏析1500字

黄河大合唱赏析1500字 黄河大合唱声乐的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声乐的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声乐的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 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 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黄河大合唱音乐分析?

《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音乐形象为象征,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伟大气魄和力量,及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回国后的冼星海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黄河大合唱》是20世纪新音乐运动领袖人物之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重要代表作,它是中国声乐史上特别是中国合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彰显了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世界艺术之宝,它是中华儿女英勇抗击日寇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