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胡说八道

周易胡说八道 如何看待“易经科学吗”这种论调?

如何看待“易经科学吗”这种论调?

如何看待“易经科学吗”这种论调?

先说一个流传已久的谣言,很多人深信不疑。有人说莱布尼茨因为读了易经才推导出了二进制。

其实根本不是,现代人都读不懂易经,一个外国人能读懂?莱布尼茨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神学。

那么问题来了,神学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哲学家。毋庸置疑,神学比科学早太多,有人的时候就有神学,而科学则是中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易经是不是科学?随着人类进入了科学时代,不仅是中国,其实外国也一直有人试图把神学,玄学科学化。

但其实二者不可得兼,是人类发展的不同产物。易经的本质就是占卜的书,并不符合科学原则。

首先科学是个外来词,“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但古中文中“科学”一词所指涉的概念与近代中文“科学”不同,大多指“科举之学”

同时科学讲究逻辑性,实验性,客观性和系统性。注意,科学不是讲大道理,诸如:

努力就能成功,

字如其人,

五行相生相克,

其实都不是科学,而且经验思维。

那么我们是否就否定易经呢?不存在的,易经是国学之源,群经之首,千百年来影响了无数华夏儿女,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能因为易经不是科学就否定易经。

因为易经本来就是大智慧,不需要去证明什么,更不需要科学化。

如何看待“易经科学吗”这种论调?

否定《易经》的科学性和看不看得起国学是两码事,我觉得这一定要分清楚。

从历史来看,所谓《易经》本身其实就是一本周人的占卜手册。它本来只是《易》,是被后世儒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搞成《易经》的。它作为历史和文化现象,其存在自然有它的价值。至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民族文化形成的脉络。作为文化经典、哲学经典或者思想经典进行研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本身形成一门自洽的学问也是没有问题的,就像研究《红楼梦》可以形成红学一样。

但如要把《易经》牵强附会地说成是科学,这个我是断然不能同意的。

什么是科学?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科学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这还是有比较清晰的判断标准的,就是要拿出一个可验证的预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假说。一般我们遵循波普尔的可证伪的观点,或者用庞加莱的说法:“请给我一个测量方案”。

《易经》是不具备这样特点的。你也许会说易经做的占卜不就是一种预测吗?而且往往在事后会得到印证。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圈套就是易经是不会给出精确的预测的。比如下期彩票中奖号码是多少?《易经》能回答的问题是类似:“我今天要出门,是吉是凶?”这样的问题,《易经》给你的答案是吉或者凶,却没有办法告诉你,这个预测“应”在什么时候?什么事上?最后的所谓“应”,往往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或是“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这样打哪儿指哪儿的结果(可以参见传统相声中对“蜂麻燕雀金批彩卦”这些行当的介绍,这些其实都不是《周易》,而多是京房纳甲、子平八字之类的)。那些所谓的准,往往是经验+“察言观色” “拍黄要黄”的结果。这里倒是有点儿心理学。

当然,以上这些很多人是不愿意相信的。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易经的占卜灵不灵,不取决于算法,而取决于计算工具”。

利用《易经》占卜的详细方法,现在很多已经散佚了。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其都是《易经》和《易传》打散之后的合订本,现在市面上那些打着易经旗号算卦的实际多是京房纳甲、子平八字之类的东西(这些东《周易》没有什么关系)。目前能了解到的相对比较靠谱的《周易》占卜方法是朱熹和蔡元定搞出来的(虽然这已经是宋代才有的东西,但毕竟是依据《易经》和《易传》搞出来的,而不像其他那些凭空捏造的),大体是用五十根蓍(shī)草来做运算,经过十八轮演算得出一卦(女大十八变的十八其实指的是这个十八变),然后拿着卦象在周易里查相应的卦辞,然后对照看吉凶(周易某种程度上讲,有点像一个对数表或者数学手册)。根据是《易传.系辞上》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史记·龟策列传》有载“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换句话说就是乌龟壳也好(乌龟壳是商人占卜的主要灵媒,注意这个商是商代而不是经商),蓍草也好,放时间长了再算就不灵了。另外,蓍草本身要达到一百枝茎,茎高一丈才好,;实在不行用八十茎,茎高八尺;普通老百姓用六十茎,茎高六尺也凑合。

这样的说法意味着什么?同样算1 1,用计算机、用数手指头,用算盘算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同样用算盘,算盘放久了也不一样。这无论如何说不服我。

传承传统文化不意味着什么精华糟粕一股脑都认为是好的,他和完全否定这些东西一样。对传统文化,我的观点是:对任何东西都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搞清楚源流,在此基础上学习、分辨、扬弃、发展。

具体到《易经》,我觉得作为一个文化经典或者哲学经典来研究,自成一个学问没什么问题,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本身也很有价值。没有必要硬往科学上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