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实验叫什么

焦耳定律实验叫什么 焦耳定律的实验原理?

物理学中的焦耳定律是怎么被焦耳发现的?

焦耳定律的实验原理?

24岁时,焦耳开始对通电导体放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焦耳首先把电阻丝盘绕在玻璃管上,做成一个电热器。然后把电热器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已知质量的水,给电热器通电并开始计时。他用鸟羽毛轻轻搅动水,从插在水中的温度计观察到水温的变化。同时用电流计测出电流的大小。焦耳把这种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大量数据使焦耳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为:Q=I2Rt

式中,Q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I为电流;R为导体的电阻;t为通电时间。

焦耳把这一实验规律写成论文,并于1841年发表在英国《哲学杂志》上。然而,论文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一年后,俄国彼德堡科学院院士楞次也做了电与热的实验,并得到与焦耳完全一致的结果,焦耳的论文才得到重视,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叫作焦耳定律,也叫焦耳—楞次定律。

物理学中的焦耳定律是怎么被焦耳发现的?

焦耳是19世纪一位自学成才的英国物理学家。在一次实验中,焦耳发现,把金属丝放在水里,水就会发热。他想:“电和热可不可以转化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并通过精细的测量,1841年,年仅22岁的焦耳得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焦耳定律,并在1年后被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的大量实验结果进一步所证实。但一些权威对他不屑一顾。自学成才的人有着坚强的意志,焦耳毫不气馁,继续进行着实验。一次,焦耳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他在会上宣读:“自然界的能量是不会毁灭的,哪里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当的热。”人们面对他的是冷嘲热讽。他相信真理总会被承认的。焦耳锲而不舍,继续研究着,1847年,他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巧的实验,测出了比较准确的热功当量的平均数值,该数值和现在所测的数值相差无几,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热功当量的测定,为最终建立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